-
高純氫氣的應用領域
氫氣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,其中,作為一種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是用量大的,用于生產合成甲醇、氨及石油煉制過程的加氫。氫氣不僅廣泛應用于冶金工業(yè)、電子工業(yè)、食品加工、浮法玻璃、精細化工和有機合成,在航空航天工業(yè)等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。氫作為能源,是未來發(fā)電、電動汽車用燃料電池的燃料。 石油化工: 氫氣是現代煉油工業(yè)和化學工業(yè)的基本原料之一,在廣泛范圍內氫以多種形式用于石油化學工業(yè)。我國的合成氨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煤制氣、天然氣、石腦油和重油,一個1000t/d規(guī)模的合成氨廠,每生產1t氨氨約需氫氣336m3。與合更多 +
-
“煤超瘋”現象加速新型清潔能源氫能的發(fā)展
科學家預計氫能在21世紀有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二次能源。氫的熱值高達1.2×10^6焦/千克,為汽油的24倍。液態(tài)氫燃燒時能產生1700℃左右的高溫,可以用來切割金屬;氫作為氣輪機的燃料,既可發(fā)電,又可產生高壓蒸汽供熱。作為一般的內燃機燃料或城市民用煤氣,更是優(yōu)越無比。氫燃燒之后回復為水,水又是制氫的原料,可以反復循環(huán)使用,而且是無污染清潔能源。 氫能貯量豐富,在地球上每9000克水中就有1000克氫,來源穩(wěn)定,用之不竭。它貯運方便,瓶裝、管輸均可,與某些活潑金屬反應,還可暫時成為固體而便于搬運。 從更多 +
-
為什么月球會有這么多氦-3呢?
提到月球礦藏,氦-3是一個不能不說的東西。 科學家在月壤中發(fā)現了氦等放射性物質。經進一步分析鑒定,他們發(fā)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-3。氦-3是一種可長期使用、清潔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燃料。 地球上的氦-3可謂奇缺。但是,月球卻保存著大約5億噸氦-3,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(guī)模,月球上的氦-3用于核聚變發(fā)電后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。 為什么月球會有這么多氦-3呢?太陽在內部核聚變過程中,會產生大量的氦-3,而這些氦-3經過太陽風的吹拂,落到周圍的行星中。地球表面由于覆蓋著厚厚的大氣層,太陽風更多 +
-
為什么選擇氫氣作為新能源?
作為動力,氫氣具有其它動力所不具備的優(yōu)點。它可以作為燃料,可以應用與航天、焊接、航天、軍事等方面;依據它的還原性,還可以用于冶煉某些金屬材料等方面。 1、可以用廣泛存在的水作原料來制取。 2、焚燒時放出的熱量多,放出的熱量約為同質量汽油的三倍。 3、大的優(yōu)點是它焚燒后的產物是水,不污染環(huán)境。 作為新動力,氫氣的優(yōu)點清楚明了。有人將氫氣稱為“世界上潔凈的動力”,因為它的焚燒產物只有水。氫氣的焚燒熱值高,相同質量的氫氣焚燒所產生的熱量約為汽油的3倍、酒精的3.9倍、焦炭的4.更多 +
-
甲烷-美麗而危險的“冰炸彈”
甲烷這個名字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,甲烷由一個碳和四個氫原子組成,化學式為CH4,雖然它的外表非常“簡約”,但它的能力可一點都不簡單。甲烷是天然氣、沼氣、油田氣及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,也可用來作為燃料及制造氫氣、一氧化碳、氫氰酸及甲醛等物質的原料。因此,甲烷作為燃料和原料被廣泛應用于民用和工業(yè)中。 大氣甲烷的源包括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和人類活動,其中自然源包括自然濕地、植被、海洋和甲烷水合物等;人為源包括能源活動(煤炭開采和油氣系統(tǒng))、農業(yè)活動(反芻動物、稻田排放和秸稈露天燃燒)、廢棄更多 +
-
混合氣體過濃是什么意思?
混合氣體濃度過高的原因: 如果混合物太強,那就是燃油噴射過多。 1.怠速,發(fā)動機滿足扭矩,導致混合氣濃度過高 2.氧感應故障 3.進氣量的不準確檢測 4.風門不開。 5.空氣過濾器太臟,濾網堵塞。 6.浮室油位過高。 7.由于主油孔的磨損增加,主油針的外部旋轉過多,浮子破裂和下沉。 8.三角油針不嚴格關閉,油針座不擰緊,墊圈斷裂。 過量的混合氣會導致發(fā)動機不容易啟動,燃料燃燒不完全,浪費燃料。更多 +
-
臨近新年,氦氣又要漲價了么?
印有迪士尼人物的氦氣球一直深受游客歡迎,但受到全球氦氣供應不足、日本氣體供貨商提價等因素影響,東京迪士尼于10月起只能限量出售氦氣球,僅依照每月所購得的氦氣存量限量供應。而最近數周,迪士尼已停止出售氦氣球。包括醫(yī)院、航空航天研究機構等應用領域,氦氣供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。 除了可用作充氣功能外,氦氣也是磁力共振成像的必備元素,還應用于深海潛水、安全氣囊、火箭燃料、醫(yī)療、以及包括光纖和半導體在內的技術領域。特別是近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(yè)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,氦氣需求不斷擴大;供應方面,美國和卡塔爾更多 +
-
室溫下將氣態(tài)二氧化碳可轉化為固體碳材料
溫室效應已經是困擾人類多年的問題,所有的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,而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,因此“負碳排放”技術對于維持未來氣候的穩(wěn)定至關重要。雖然目前很多研究都專注于將二氧化碳還原成高附加值產品,如化學原料和燃料,但這些方法無法實現永久性碳捕捉(因為合成的燃料只會被用來燃燒)。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科學家研發(fā)了一種液態(tài)金屬電催化劑,可在室溫下將氣態(tài)二氧化碳(CO2)轉化為固體碳材料,并用于能量儲存。該方法將為去除大氣中的二氧更多 +
-
日本東北大學發(fā)現了降低一氧化氮排放新方法
日本東北大學發(fā)現了一種新方案,可降低氨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一氧化氮排放量,該過程設計將該氣體與空氣攪渾形成漩渦狀,作為發(fā)電工藝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該研究有助于推動氨研發(fā),將其用作汽車、飛機及發(fā)電設施碳基燃料的替代性燃料。 氨(NH3)是一款化合物,其含有一個氮原子及3個氫原子。據目前的研究調查,氨被用作替代性燃料的原因不少,相較于純氫氣,其含有氫原子,且價格相對低廉、不易燃,用于交通出行,安全性較高。目前,生產設施已建好,都是現成的,因為氨氣被廣泛用于化肥中。 目前,氨氣與汽油、柴油和氫氣更多 +